第21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定要读书,一定要拼了命的学习,最好将来像妈妈一样做个老师。

    我将舅舅的话封为金科玉律,学习之余,凡有空闲,一定找本书来看。

    因为将要上高三,高二那年暑假格外短暂,只有十几天,爸妈说高三要辛苦一年,这半个月就不要学习了,不如出去玩玩,便让舅舅带我去附近的景区见见世面。

    虽然梵净山就在家附近,但这却是我第一次来,平生从未见过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觉得很新奇。

    舅舅不敢让我一个人到处跑,只在他的摊位上教我雕木头娃娃,叫我学会了给自己赚零花钱。

    我学得很快,雕的却很慢,舅舅二十分钟就能搞定的木头娃娃,我要用将近一个小时,那些游客听说要这么久,都不耐烦等,我也只好抱着刻刀箱子坐在一旁看舅舅给人家雕。

    郁润青就是那时候走到我面前的。

    她穿着一件红色的冲锋衣,背着大大的登山包,白净俊秀的一张脸,看着我笑,扑面而来的朝气和蓬勃,让我几乎有些眩晕。

    “你好,能帮我刻一个吗?”

    “需要等一个小时……”

    “没关系呀,我可以等。”

    我低下头,也许是自卑的缘故,不敢和她对视。

    舅舅忙完了手里的活,过来与她攀谈,得知她也是要上高三的学生,第一志愿还是清华大学,当即肃然起敬,而后指着我说:“将来也叫她考北京去。”

    小地方的人,全然不懂哪个城市有什么学校,更不懂什么学校里有什么专业,又或者什么专业可以留在当地,有什么好的就业方向。

    舅舅只知道北京好,做老师好,希望我能去北京的学校里当一名老师。

    换了旁人,听到这样的话,或许会觉得异想天开,就算不讥讽取笑,恐怕也懒得理会。

    可她却听的非常认真,还对舅舅说最好的师范是北师大,离清华很近,环境很好,四季都有鲜花盛开,而且每年都会开设作家课,会邀请很多著名作家,说着,指了指我身旁的书:“这位老师就是北师大的驻校作家,经常在学校里开设讲座和分享会。”

    志愿这两个字,一直离我很遥远,我只是听从舅舅的话,读书,学习,考北京的大学,将来做一名老师。

    可那天之后,我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志愿。

    2.

    第二次见郁润青,是在一个雨天。

    父母相继离世,舅舅家里亦是多事之秋,我将助学金和一半助学贷款寄给舅舅渡过难关,自己则利用空闲时间做兼职赚取生活费。

    主兼职是家教,副兼职是面包店收银。面包店的兼职虽然赚得不多,但晚班结束后可以带回去一些下架处理的面包,不考虑营养问题,足够我一日三餐。

    我记得那个雨天是在北京的深秋,雨水很凉,将近七点钟,天已经暗了,我照常去面包店兼职,路上要途径一条狭窄的小巷,那小巷不过一门的宽度,勉强够一人通过,我走到半程,忽然发觉有人迎面走来,不禁停下脚步,考虑要不要退回去。

    就在这时,却见那人收起伞,紧靠在墙边。

    巷子里有一盏昏黄的路灯,柔和的光打在她身上,那张白皙如玉的面孔挂满干净透明的水珠。

    我一眼认出她。

    而她的视线只在我破旧的伞上匆匆掠过,身影很快消失在巷子的另一端。

    3.

    一个周末,仍是雨天。

    面包店招聘兼职的要求就是周末必须全天,为了下架处理的面包,我只好放弃一份家教的工作,早早出门。

    没想到又遇见她。

    只是这一次我们俩是同一个方向。

    我不远不近地走在她后面,跟着她进了小巷,拐进胡同,来到我兼职的面包店。

    她收了伞,推开了对面书局的门。

    4.

    北京夏季多雨,因此我很快掌握她来书局的规律。有几次白天无事,看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