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画好,黎越洋才睁开眼,笑着接过卓曼的工作:“好了,剩下的我自己来,再晚点要赶不上了。”

    黎越洋卡包里保存完好的那张八十年代渣打银行发行的一元港币终于花了出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五角的纸质人民币,这是卓曼后来特意换来的纸币,就是为了代替那一元港币继续放在黎越洋的卡包里陪伴她。

    农历大年二十八中午十一点,珠海云天国际码头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李桐代表云天码头的新老板出席了启动仪式,云天码头计划改造成智能化试点港口,将首次采用无人小型卡车实现智能化装卸与存储,而承接此次智能化方案的供应商来自位于北京望京的一家小型科技公司。

    码头远处的高楼餐厅里,这家科技公司的半个老板卓曼及云天码头的真正老板黎越洋正坐在一起,等待一会儿的爆破拆除。

    码头嘈杂,高楼里安静,黎越洋突然好奇:“我有一个问题,孙有仪投了那么多公司,你为什么选这家望京小公司?”

    这家科技公司是由卓曼几年前说服孙有仪投资的无人商用车创业公司,当时她们规划这个项目可以应用在港口码头的货运以及未来国内陆运的配送上,比起真正的大航海运输与传统的陆运,卓曼真正想要做的小事业在这里。

    孙有仪为表诚意,在两人上次正式补上合作协议时,便将这家公司的一般股权直接交给了她,短期内由孙有仪代持,剩下的一半则是她们完成海盛的合作后再完全归属。

    卓曼撑着下巴,看向远处的码头:“大概我只能做一个小老板吧。”

    卓小老板拥有了一个新的计算器,是吕云送她的生日礼物,她自嘲道:“我喜欢和一群有梦想有情怀的人赚钱,这家公司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而且,它在北京。”

    卓曼的表情放松,黎越洋便也欢喜:“好,以后我们一起回北京。”

    “砰!”

    码头上第一个建筑开始爆破拆除,远远望过去,小楼坍塌,一片灰尘扬起,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其实智能化改造升级完全不需要如此铺张浪费地推倒重建,可黎越洋是个连自己的家具都要定期更换的人,云天码头不仅仅储存了她的部分过去,也搭载了卓曼的部分将来,这些黎越洋烂熟于心的建筑一个个消失,之后要重新搭建的是卓曼小老板梦想的第一步。

    卓曼看着远处上升的烟尘,又在这片灰色的模糊里抽离视线看向身旁的人,黎越洋的嘴角挂着笑,眼底有些水光,也转过头看向她:“希望我们卓总早日成为北京的卓小老板。”

    卓曼有点想哭,只好伸长手去牵黎越洋的手:“早一点,晚一点,都可以,但就像我陪你在这里见证云天码头的改造,你也要陪着我去望京的办公室里坐一坐。”

    “黎越洋,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同行,这样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里,无论发生什么,我们转过头,就可以看到彼此。”

    黎越洋眼里的水光仿佛要溢出来,她点了点头,回握紧卓曼的手,又缓了会儿:“曼曼,过年我们回北京吃羊肉火锅。”

    爆破的烟尘上升,很快就会被海风吹散,剩下的是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铜锅里的热气上升,氲在暖和的包厢内,缠绕其间是卓曼与黎越洋的对视的眉眼、分享的话语、同行的灵魂。

    作者有话说:

    *注:前述所有章节的篇头引用均来自卡尔·萨根《宇宙》

    -

    最后想说的话:

    .

    如果说《旷野》是一个相遇的故事,那么《夜海》更像是一个离别的故事,《旷野》中的主角们遇到了许多配角,她们都能鲜明地找到自己人生的旷野,《夜海》中的主角们则会告别许多故人往事,配角们也都在模糊的夜海里浮沉。

    .

    这个故事有很多挑战,我也确实数次感到遭遇瓶颈。故事性上,小作者想表达的太形而上,又因人生阅历仍然浅薄,没能将其朴实完整地表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