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信接下来会更好。”

    “从法律跨界到慈善再到生物科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我和法律打交道将近二十年,算上读书时期,也该换点事情做一做。新工作我自己也还在学习阶段,每天都很充实,要和社工、学生、科研人员打交道。不仅学习专业知识,也学习怎么和不同的人沟通工作,相比检察院更有意思,更有活力。”

    “如果有机会,还会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吗?”

    “会的。我永远爱这份职业。”

    ……

    记者看得出来戴春城今天心情好。她本来提供的采访提纲比较简单,担心他不愿意透露太多私人生活的细节,没想到戴春城说得很具体。作为一篇人物专访,素材十分充足。

    管家金燕这时候走进来,做了个打扰的手势,凑近戴春城身边说话。戴春城欠了欠身,说一句稍等,转头回到走廊上。远远的,记者看到一个高大的男 xi_ng 身影从门口出现,戴春城接过公文包和他拥抱接吻,男人把大衣外套脱下来披在戴春城身上。

    那是裘严吧?

    记者好奇地想。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这位ceo了。裘氏这一年很低调,几乎没有什么大动静,从财报表上看似乎利润增长不是很明显,也没有大的资本运作和项目研发消息。外界猜测,裘氏终究还是名誉受损,对公司发展产生了阻碍,业绩没有跌已经很不容易。

    但是也有人说,兄弟俩在酝酿大动作。专利权官司之后裘氏不仅在香港落了点,而且实现了技术兼并,仅仅上半年,模拟器的出货量增长了百分之七十,成功挤进了亚洲前三名。还有人发现,裘氏悄无声息地在发电行业成功站稳了脚跟,滨海发电项目经过一年半前期投入,进展非常顺利。有政府项目背书,裘氏在这个领域几乎无往不利,不仅垄断了发电系统中的电池设备,包括充电机、控制器系统的延伸产品一并拿下,实现了链条全覆盖。

    意味着,只要是电池以及电池有关的所有东西,裘氏不会让其他人赚一分钱。

    如果不是裘严接二连三拒绝媒体采访,记者也想打探打探情况。

    她主动上前和裘严握手:“裘总,幸会。”

    裘严好像感冒了:“不好意思,有点小咳嗽。没打扰你们聊吧?”

    “没有。您方便坐下来一起聊一会儿吗?”记者殷切地问。

    裘严想了想,陪着戴春城坐下来。他们在院子里的枇杷树下进行采访。

    “两位在工作场合共事的机会也多了。工作上合得来吗?有没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

    戴春城看看丈夫:“还好,阿严基本上放手给我管,他只把握技术上面的大方向。”

    裘严点头:“基金会还在一个过渡期,等春城熟悉之后我就不会再管了。”

    “戴先生还有没有机会担任集团的其他职务呢?”

    “要看春城自己的意愿。我巴不得他多参与。”

    “上个季度财报表我们可以看到,公司股东情况这一块有比较大的变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戴先生成为第10名无限售条件的股东,持股两千零六百万股,占比0.81%。请问,这是基于公司战略上面的调整还是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这算是一个承诺吧。”裘严笑道。

    记者很惊讶,两千万股的股票可不是个小数字,裘氏市值将近800个亿,持两千万股是什么概念?戴春城每年的分红都足够再设一个基金会了!裘氏最大的股东一直是裘严和裘平,两者持有股份比一直也是一样的。裘严结婚后这么多年,戴春城也从来没有成为过裘氏的股东,一来,他不为裘氏工作,拿着高比例的股份会让人诟病,二来,夫妻共同持股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出了什么事要离婚,财产分割首先就是个大麻烦;况且,戴春城入股后不仅仅是分红拿钱的问题,意味着他在董事会有席位,有话语权和投票权。这个权力一旦有了要拿掉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外界一直猜测,戴春城之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