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知哪个,吃得心情美丽了,高唱起山歌,一个人起了头,便有跟上的,带着非常浓的当地口声,唱的是什么内容,打京城过来的人听不懂,不过却能从歌声中,听出唱歌人的喜悦。这天晚上一直闹到很晚才散去,李菻善和王修晋带着人离开军营,搬进了新家。

    第二天,王修晋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便是这样还不停的打着哈欠。伸了懒腰,让自己更清醒些,睿文送上了洗脸水后,小声的向少爷禀报,秋城府衙派人过来,被李大少爷了打发走了。王修晋点了点头,又忍不住打了个哈欠,他猜衙门口的人会过来,却没想到会拖到今天,他以为他落脚后,就会寻上门的。看来,他皇商的名头,还是有些小。

    王修晋却忘记了,他落脚的地方是哪里,文武官员可以说是势不两立,他进了城便直奔军营,让文官以为他看不上他们文官,若不是还记得王大人那张利嘴,他们怕是要递折子,暗讽王修晋一番。当然,王修晋就算是知道,也不会在意的,在他看来,古代的文人一个个都是假清高,真沽名钓誉,反正他是和文人处不来,他更喜欢和直肠子的军汉相处。

    吃过午饭,府衙又有人过来,得知王修晋此时正在府上,便请帮忙传个话,他过来是受知府差遣,送拜贴的。

    王修晋没有为难来者,接了拜贴,看到贴子上的时间,王修晋乐了,如果没记错,拜贴上的日子正是今天,可上面的时辰却已然过了。这写贴子的人,和送贴子的人也都够毛躁的。

    送贴子的人见王修晋收了拜贴后松了口气,可见到对方打开贴子后,脸上的笑容,还有看过来的眼神,送贴人有种非常不好预感,待王修晋开了口,送贴子的人在心里大骂写贴人,尼码,也不知知道改个时辰。

    王修晋开口把贴子上的日期和时辰说了一遍,便见到来者变了脸,王修晋觉得好笑,“贴子还劳烦送回去,也不用再送拜贴,今日在下都有时间,若知府有事,直接过来便是。”

    来者连连说着告罪的话,然后便告辞离开,回到府衙,便把王修晋的原话转了一遍,顺便把拜贴的事说了一下,写拜贴的人乃知府的小舅子,知府自然不会说小舅子有错,便骂了一番送贴之人,怪罪他怎么送之前怎么不看看有没有问题。送贴人差点没气出内伤,贴子是他可随意翻看的吗?

    当然府衙里发生的事,王修晋是不知道的,就算是知道,也不会替受屈的出头,他又不是毛头小子,看什么不顺眼就会仗义直言,但是他现在有身份有地位,可他站着的地方,却不是他的一亩三分地,还是低调些的好。

    知府来的速度一点儿都不慢,之前削藩时,便有建工坊的传闻,知府大人早就有了心里的盘算,如果此次过来的人是四皇子领头,他便装装孙子,如果是旁人,知府便打算从中抽些份子,谁让这里的油水太少,他想贪些钱都难。奈何万万没想到,此次是皇商王修晋带人过来,若说只是皇商的名头,知府还不怕,但怕就怕王修晋的爹,知府在贪与不贪之间左右为难。知府的小舅子出了个主意,先探探王修晋的口风,商人都重利,便是顶着"皇"字,也是要赚取钱财的,他打听过其他几地建工坊的方式,其中可是大大的有利可图。

    见到知府,王修晋就乐了,不管对方说什么,王修晋都是打太极般的应应声,谁让知府的头上明晃晃的写着三个大字……不做为。身为一方官员,被扣上“不做为”三个字,都不如贪官,至少贪官为了贪钱,还会搞搞经济,弄些成绩出来。滴水不漏的送走了知府,王修晋摇了摇头,“能不能请李将军帮忙,查查这位知府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可不想把钱扔在这里,连响都听不到。”

    李菻善想都没想的点头,然后便去了一趟军营,没多久便带回一个消息,知府没啥大能耐,处理事务多半靠的是他小舅子。

    王修晋挑了挑眉,一个靠着小舅子爬上知府位置的人,是有能耐呢?还是太幸运?或是背后有什么靠山?不管是哪个,得先见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