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主人服务。

    国人的兴奋看起来还要好一会儿才能够稍稍捡回理智,他还是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下好了。

    这一睡就是三个小时,等赵长卿再度睁开眼睛的时候,他的头上多了一个帐篷,身上多了三条毯子,一条盖着,另外两条把他的两侧填得严严实实的,一点儿风都不露。

    年纪大了,腰上最是怕凉。如果他真的是普通人,没有这两条毯子,只怕早就被冻醒了,弄不好还要因为感冒在|床|上躺上一个星期。

    穿戴好,从临时搭建的休息帐篷里面出来,赵长卿在警卫员的陪同下,进了另外一个帐篷。

    帐篷里面热火朝天的讨论,在赵长卿进来的那一刻,忽然停了一下。军|委|常|委邓先如第一时间冲了过来,握住了赵长卿的双手:“先生,您起来了。”

    “抱歉,不小心睡着了。”

    “不不不,先生,我想问的是,这个拟真机的试航先生安排在什么时候?”

    拟真机最直接的一个用途,那就是给空军训练飞行员。贫穷对中国造成的破坏是十分深远的,而在空军上最为明显:即便是到了十年后,中国空军的训练严重不足,更别说十年后的中国空军遇到情况的时候只能选择保飞机不保人。

    作为军|委|常|委邓先如很清楚,拟真机在空军训练上的好处:只要拟真机用的燃油比真正的战斗机少一半,就能够为空军飞行员增加一倍的训练时间。而事实上,这种拟真机在运行上的消耗还不到真正的战斗机的十分之余,至于造价,那就更加便宜了。

    按照赵长卿的资料,一架拟真机的成本不会超过三千软妹币!

    赵长卿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约两个月。当然,如果有国家资源倾斜,这个时间还能够缩短。”

    邓先如立刻道:“先生请放心,我会让下面配合。我只希望,能够在两个月之内,看到拟真机正式试航。”

    在这个时代,很多国营企业的厂长办不成什么大事儿,只能做和事佬。下面的三十岁左右的工人们呢,都是读书在六十年代,入职在七十年代,连高中文化程度都是厂子里面的大知识分子。

    这个时期的国企,真正的知识储备、技术积累,都在那些四五十岁的、已经临近退休或者干脆已经退休的老工人身上。这些老工人就是震惊于赵长卿这个大资本家的种种,可是受着老观念的支配,根本就不会来赵长卿这里。

    但是,如果国家命令他们配合,那就两样了。

    甚至因为国家资源的倾斜,赵长卿甚至不用为了借用一个氩电焊专门向中南海打报告了。

    两个月后,拟真机开始了第一次试航。

    隔了大约半个月,一位巴基斯坦大校参观了第二次试航。

    第169章

    送走了巴基斯坦大校,赵长卿坐上了黑色的劳斯莱斯往机场赶去。在那里,他的座驾已经完成了全部准备,随时可以起飞。他将赶往四川成都,那边有人接应,带他去章灵均申延年母子最后生活过的地方,一个临近成都大约三十公里的山村。

    与他同行的,除了他的保镖之外,还有中南海的一位王姓秘书和两位警卫员。

    虽然这架飞机停在北京机场已经一年之久,但是王秘书还从来没有上过这架飞机。实际上,不止是王秘书,中南海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而不是登上过这架飞机。

    作为一位高官,王秘书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在他的印象里,跟波音747这样的大型民航飞机应该是搭载着至少五百位客人在穿梭在云层上。他可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拿波音747这样的大型飞机用来私用。算上乘务人员,整座飞机上竟然只有六十二人!

    “跟别的飞机相比,波音747可以说又大又慢,不过从舒适度来说,它是当世最好的飞机,当然,也是最平稳的。”

    王秘书这才发现,自己竟然说出了口,连忙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