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抄本真的是太好了。

    赵长卿问左右:“紫禁城那边的藏书清点可完成了?”

    金银珠宝,古董摆设,这种东西,赵长卿根本就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孤本古籍字画!永乐大典这种御刻官修类书籍,更是他关注的重中之重。

    “启禀陛下,尚未。目前也不能确认满清小朝廷是否携带了一部分。”

    赵长卿点了点头,道:“知道了。各地田地是否完成了清点,生产恢复如何了?”

    “回陛下,统计已经完成,只是赎回尚未结束,因此田地分配还未开始。”

    “让下面加快行动。另外,皇庄、官田、职田这些,必须尽快就位。”

    宋代的官员,在就任官职,也就是获得实职的时候,也会获得相应的职田。而职田有专门的人负责打理,所得出息,也是该官员的俸禄的一部分。以包拯为例,他宦海生涯的最后几年,平均每年的收入高达两万一千八百余贯。更别说俸禄最高级的节度使了。

    这就是北宋官场特有的现象,下面的小吏生活是清苦的,可是上面的高级官员就是不贪还能过得有滋有味儿。这就是宋代的高薪养廉。

    比起北宋官员的俸禄,清廷的官员,好吧,同一级别同一官职的,俸禄根本连北宋官员的零头的零头都没有!

    “是,陛下。”

    李东霖立刻奉承道:“陛下,一旦生产恢复,粮食就会源源不断,天下安定矣!”

    “不止是粮食生产,还有百工,都不能放松。此地也不是没有长处,别的不说,那细布不是挺好的?”

    北宋大约是太富庶了,除了乞丐,基本上就是码头上的搬运工,家里的女人也有那么一两件压箱底的杂绸衣裳备着大节下穿。因此没有人去琢磨、开发棉花的多种用途。可是两宋终究是绝响,之后的元明清,根本就达不到两宋的高度,使得能够广泛种植的棉花织成的土布细布走入了千家万户。土布且不说,织造府专门为宫廷织就的细布,的确很不错,从细密光滑的角度来说,不比某些杂绸料子差。

    “陛下说得极是。”李东霖见赵长卿不恼,越发笑眯眯地道:“有陛下传授的神术在,接下来一年的粮食是不愁了,人力也可以腾出来酿酒、织布、制茶……啊呀,如此以来,东土长久以来的土地兼并也能出现契机呢!”

    有神术在,粮食就会变得极便宜,而人力价值就会骤升。到那个时候,只要几亩地就能解决上百口人的口粮问题,人口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若是田赋照收,那么土地兼并问题就会暂停。

    因为土地没有人耕种却还要缴纳那么多的税,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庶族地主都不会继续抓着土地不放,土地兼并问题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那个时候国家趁机入手大量的土地,保证国有土地的份量,那么,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以肯定了。

    “那是以后的事。”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李东霖知道,自己说到赵长卿的心里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的官刻本是本人杜撰。

    历史上永乐大典正本也就是永乐抄本失踪是一桩谜案,而到了乾隆年间准备编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就已经肯定永乐抄本不见了,宫中收藏只有嘉靖抄本。

    第348章

    如果说洛阳这边还有人醉生梦死,又或者说那些恢复了峨冠博带的汉人们以为,既然宋人夺回了江山科举很快就会重开,除了不再是奴隶、能抬头挺 x_io_ng 重新做人,他们的生活不会改变太多的话,那么远在西安的雍正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雍正是最先发现对面的河洛地区的变化的人。

    没办法,谁让西安到洛阳真的是太近了。河洛平原上的任何动静,只要稍加手段就可以传到西安,更别说,很多事情,宋人根本就没有隐瞒的打算。

    得到最新情报之后,雍正一晚上没睡,带着一双熬红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