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2)
为何会从那件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曾有几次我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来劝他不要对我抱太大期望,可他象认准我似的,非要教我治国之道。我虽对此没什么兴趣,可又贪于他那与私垫先生天地之别的才华和过人的见地,便默许了。
默许,真是一件很巧妙的事,你既没答应也没拒绝,就算日后有什么,你也可以以"当时我可没说什么啊"来推脱。虽觉这样不太好,可刘伯曾说过这是为人君者处事圆滑的体现,那我借来用用,想来他还会为我学以致用而高兴呢。
刘伯经常咳嗽,他说是老毛病,但我曾目睹过他咳出血。刘伯常常爱怜地 M-o 着我的头说,他与我都是难融于世俗的,像我们这种人往往不得善终。不是早死,就是疯癫一世,再者,就像他一样,抑郁而终。那年,我十一岁,刘伯带着对我深深的期盼离开了人世。到死,我也只知道他叫刘伯,却不知他的姓名。
于是,镇后山上,又多了一座无名坟。原本可以名垂青史的智者,孤零零地躺在那里,只因他生不逢时。
我常常感慨他去的太早,因为他死后不久,蒙古举兵大肆入侵中原,一时间,群雄倍出。如果刘伯还活着,至少会是众雄之中的佼佼者。
记得刘伯对我说过,"如想平淡一生,终身不能言语。如想安稳一世,终身不提政治。如想平安一生,终生不离家乡"
他经常感叹我"可惜身为女儿身"。我想,他所谓的平安,大概是指我的才气只有在这个特别的小镇,特别背景的地方才不会受人非议。至于政事,我想此生应该不会从事。但终身不能言语,那就是让我一生不说话,我可不敢保证,有话不说,就像东西太多,不倒出来实在憋的慌。这大概就预示了我将为此受累。刘伯也说过,他不知授与我知识是否是害了我,并说若有朝一日因此惹祸,希望我不会恨他。
爹死于一场重病。
临终前,他对我说:"儿啊,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吧,爹不再逼你了"
就这样,盼了一世的爹最后把我放飞了,让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最后我也不知道爹是出于对我的失望,还是人在临死前空前清晰的思绪让他做了这个决定。
不久,娘也离开了我。她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娘相信你"
短短一句话,却包含了千言万语,她相信我,相信我的能力,也包括相信我能独立支撑起客栈。于是,只有十四岁的我,便正式开始了经营客栈的生活。
在我过于早熟的智慧与工人们缘于对爹的报恩心态下,客栈的生意竟慢慢红火起来。一时间,客栈里人来人往,各式人都有,热闹非凡,其中也不乏有才之士。
我常想与这些有才之士攀谈一番,可他们要么不屑,要么用怪异的眼光看着我。他们宁可与什么都不懂的小二聊。这是我头一次感觉到身为女子的不平与无奈。后来,我便以男装示人,日子久了,店里的人都几乎忘却了我是女儿身,连我都淡忘了身为女子应保有的矜持与羞涩,从而最终融入了男人的世界。
由于我的见解常常与人相异,在别人看来甚至是怪诞离奇的,常常不欢而散,时日长了,很多人说我头脑有点问题,而不愿与我讨论。当人与人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时,会本能地与自己意见相仿的人联合起来,共同排斥意见相异的人。我就这样被排斥了。我虽明白这个道理,但不免有点不愤。负气的我也就失去了高谈阔论的兴趣。
不过我仍以男装示人,因为我发现做男人比做女人在很多事上要方便的多。我也禁不住在想,如果我是男子,大概真可以不负多年所学。但想归想,我,仍是女人。
一天,来了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是上京赶考的才子。他与我蛮投缘。
我们聊起当朝的天灾,人才,兵力,入侵等问题。他与我对于人才匮乏,兵力薄弱的见解惊人的相似。
他说起话来极易激动,并说现在天灾不断,全是民怨所至。我虽不同意什么民怨招天怒之谈,但以现在的局势而言,这样解释大概更合民意吧。我也
默许,真是一件很巧妙的事,你既没答应也没拒绝,就算日后有什么,你也可以以"当时我可没说什么啊"来推脱。虽觉这样不太好,可刘伯曾说过这是为人君者处事圆滑的体现,那我借来用用,想来他还会为我学以致用而高兴呢。
刘伯经常咳嗽,他说是老毛病,但我曾目睹过他咳出血。刘伯常常爱怜地 M-o 着我的头说,他与我都是难融于世俗的,像我们这种人往往不得善终。不是早死,就是疯癫一世,再者,就像他一样,抑郁而终。那年,我十一岁,刘伯带着对我深深的期盼离开了人世。到死,我也只知道他叫刘伯,却不知他的姓名。
于是,镇后山上,又多了一座无名坟。原本可以名垂青史的智者,孤零零地躺在那里,只因他生不逢时。
我常常感慨他去的太早,因为他死后不久,蒙古举兵大肆入侵中原,一时间,群雄倍出。如果刘伯还活着,至少会是众雄之中的佼佼者。
记得刘伯对我说过,"如想平淡一生,终身不能言语。如想安稳一世,终身不提政治。如想平安一生,终生不离家乡"
他经常感叹我"可惜身为女儿身"。我想,他所谓的平安,大概是指我的才气只有在这个特别的小镇,特别背景的地方才不会受人非议。至于政事,我想此生应该不会从事。但终身不能言语,那就是让我一生不说话,我可不敢保证,有话不说,就像东西太多,不倒出来实在憋的慌。这大概就预示了我将为此受累。刘伯也说过,他不知授与我知识是否是害了我,并说若有朝一日因此惹祸,希望我不会恨他。
爹死于一场重病。
临终前,他对我说:"儿啊,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吧,爹不再逼你了"
就这样,盼了一世的爹最后把我放飞了,让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最后我也不知道爹是出于对我的失望,还是人在临死前空前清晰的思绪让他做了这个决定。
不久,娘也离开了我。她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娘相信你"
短短一句话,却包含了千言万语,她相信我,相信我的能力,也包括相信我能独立支撑起客栈。于是,只有十四岁的我,便正式开始了经营客栈的生活。
在我过于早熟的智慧与工人们缘于对爹的报恩心态下,客栈的生意竟慢慢红火起来。一时间,客栈里人来人往,各式人都有,热闹非凡,其中也不乏有才之士。
我常想与这些有才之士攀谈一番,可他们要么不屑,要么用怪异的眼光看着我。他们宁可与什么都不懂的小二聊。这是我头一次感觉到身为女子的不平与无奈。后来,我便以男装示人,日子久了,店里的人都几乎忘却了我是女儿身,连我都淡忘了身为女子应保有的矜持与羞涩,从而最终融入了男人的世界。
由于我的见解常常与人相异,在别人看来甚至是怪诞离奇的,常常不欢而散,时日长了,很多人说我头脑有点问题,而不愿与我讨论。当人与人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时,会本能地与自己意见相仿的人联合起来,共同排斥意见相异的人。我就这样被排斥了。我虽明白这个道理,但不免有点不愤。负气的我也就失去了高谈阔论的兴趣。
不过我仍以男装示人,因为我发现做男人比做女人在很多事上要方便的多。我也禁不住在想,如果我是男子,大概真可以不负多年所学。但想归想,我,仍是女人。
一天,来了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是上京赶考的才子。他与我蛮投缘。
我们聊起当朝的天灾,人才,兵力,入侵等问题。他与我对于人才匮乏,兵力薄弱的见解惊人的相似。
他说起话来极易激动,并说现在天灾不断,全是民怨所至。我虽不同意什么民怨招天怒之谈,但以现在的局势而言,这样解释大概更合民意吧。我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