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二十两,米二十斤。”

    “那附生是什么意思?”赵仁河瞪大了眼睛,这待遇不错啊。

    江湖在想,小虾仁要不要当个案首?三太太非得气死不可!

    第146章 升为贵妾

    怪不得读书人多了不少,且一个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考试还有体育呢,身体不好可不行。

    “这可不是什么好听的称唿。”赵优告诉赵仁河,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就是朝廷提供吃喝的意思。

    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

    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

    后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

    其实附生学员这帮人,基本上就跟现代花钱买个不入流的名额一样,估计上课的时候啊,人家好学生都坐在那里板板正正的听讲,附生就只能依偎在四周,蹭个课听了。

    且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

    也就是说,廪生当的时间长了,可以由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

    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非钱买来的)。

    贡生被送人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贡监。

    这也是一些超龄了的“老学生”们唯一的出路,总不能一辈子当个老秀才吧?

    有点门道的人家都不会甘心,培养一个读书人出来不容易。

    廪生也是现代人说的优等生,要是一直都是优等生,那只能证明这个人是个人才,当然有别的出路。

    “但只是一说,前朝有过这种情况,我朝却不见得,我朝的科举限制年龄,一个廪生难道还考不中举吗?”赵优道:“你那嫡母啊,差一点就让你两位嫡出兄长成为附生了!”

    要是赵家的族人成为附生,那也情有可原,学习不好,又是赵氏族人,当个附生,花点银子,求个学习的机会。

    可是平南王府的孩子,当了个附生,这说出去好听吗?

    还不如去平南水军大营里当个小兵来的好,起码人家还有一句“不忘乃祖之风”夸一下勇武什么的。

    科举啊,乡试的话,整个平南府的州县秀才都去考试了,瞬间这事儿就全都知道了。

    平南王府的脸面啊!

    赵仁河看赵优气坏了,赶紧安慰他:“先生不要生气,他们回来自然会有王爷,世子他们管教,再说我们这些年,守孝守得都要傻掉了。”

    “哎!”赵优还是很符合他的名字,他忧郁了。

    赵仁河只好请孙大夫给赵优开了几副疏肝理气的药,不然怕他真的郁结于胸。

    再给气出个好歹来。

    但真正气出个好歹来的是赵希伊。

    赵仁河是放学了之后回到七号院,因为明天休沐么,他就打算晚饭跟亲娘一起用,便收拾了一下,去了后头的寒露居。

    大概是这些天,三太太光顾着生闷气了,没来找寒露居的麻烦,海姨娘又听说那些考试的秀才,没有一个中举的,顿时觉得满天乌云都散了。

    “光是这事儿就够她们郁闷到年前了,这眼看着就进腊月,过了腊八就该准备过年了。”海姨娘给儿子夹了一个红烧香菇丸子:“过了年又该考虑大少爷他们的亲事,几个月的消停且享受着呢。”

    “您也别笑的太明显,当心刺人眼,父亲已经升了官,这滕妾的事情,他提了没有啊?”赵仁河关心的是这个。

    “没有,他没提,我也没问。”海姨娘的筷子一顿:“好像我着急似的。”

    “这事儿可有人挡着?”赵仁河不问海姨娘了,扭头问李奶娘:“您打听过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